文:王祥新
“古之善为医者,上医医国,中医医人,下医医病。又曰上医听声,中医察色,下医诊脉。又曰上医医未病之病,中医医欲病之病,下医医已病之病。” ——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·诊候》今天,祥新与大家谈一谈“上医医未病之病”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共同探讨。
我认为古医者的“医未病”换成现代表达就是:疗愈。
我们常说的生病要及时治疗,这里治疗是消除已经产生的病症。而疗愈是将人的身体、情绪和灵魂看成一个整体,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让人体始终处于完整的状态,这与古人说“医未病之病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古人医未病难道不就是从日常中保养、调理,强化人体的自愈系统么!
疗愈使人体处于完整。
展开剩余82%这里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辨智慧:天人合一。
一个人的完整并非断了手脚、患了疾病就不再完整,生命的本身仍然是完整的。
顺应自然,与天地合一, 通过食养、活动、探索、修行等方法,完成对身体的疗愈,更是完成了一场生命的疗愈,完成了生命完整性的重塑。
我将其总结为:重塑生命力。
老子《道德经》中曰:“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万物。”
如果将生命看成万物,我们的身体就是那个“一”,是生命的根本。
身心物一性,所以身心灵疗愈的根本是治理身体。治理有形的身体,承载情志和灵魂的躯体。
中国文化一向都强调“从医入道”、“道以医显”,就是说,领悟治理好身体,就把医道领悟了,那么就有可能领悟天下之道。
实际上身体脏腑功能的太过与不及是人智慧不足的根源。比如肝火旺,人心就不静,做事就急躁;肾精不足,人就没精神,做事容易思虑不周全导致失败。
这也是中医五行对应五脏,五脏对应情志的七情六欲的基本道理。
因此,彻底解决人的智慧问题在于对身体功能的修炼与完善。
所以我常对学员们反复叮嘱:任何时候都不要糟践自己的身体,任何时候将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。
现代心理治疗方法,在中医上对应的是情志调护。
中医有讲“内伤七情”,就是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种情志过激引发脏腑功能失调,从而身体生出疾病。
那么反过来,适当的从情志着手去调整,也会对身体的调理起到正向调护作用。
这一方面我最深的感受就是,2016年新疆旅游文化节期间我带领万名老人畅游新疆,老人们实现梦想,身心舒畅,调整生活态度,许多老人过后纷纷跟我反映身体得到了很大改善。
一个人如何充满能量?那就是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,就会激发无尽的热情,就会有无尽的动能。
人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源自于灵魂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热爱的事情,源自于当前的认知与灵魂。
我们时常讲要爱自己,爱自己的方式可能是放纵自己的任性,比如任性的熬夜刷手机、加班熬夜透支身体、长期久坐吃外卖等,放纵自己获取短时间的身体愉悦或短期的收获利益。
爱自己还可以换一种方式,去获取长期价值。比如合理饮食并做运动保持身体的长久的活力,保持学习新知识和深化新技能去获得灵魂的成长等等。
从灵魂处着手,起心动念爱自己,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回头就会发现不仅仅灵魂获得成长,身体和情志也会收获健康和谐。
身体、情志、灵魂遵循“一”性,我们接纳所有的身体反应,并与之和谐相处。
身体的健康与疾病,情志的快乐与难过,灵魂的空虚与丰满······这些对于自己来说都很重要,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。
身心灵统一,身体与自然的统一,天人合一,身心灵疗愈,最终的导向是让我们的身心归于生态之道,家庭和社会关系和谐幸福,再往内心深处探索出自己生命的真相和价值。
最后,祥新愿您拥有:
健康的身体
快乐的心境
丰盈的灵魂
编辑:伯未集品牌部
免责声明:
本平台注明原创的内容权利属于本平台所有。未经本平台授权,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(包括但不限于复制、传播、展示、镜像、上载、下载、转载、摘编等)或许可他人使用。已经本平台授权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作者来源。否则,对于侵权行为,本平台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以上声明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平台所有,本声明将适用本平台所有时间分享与转载文章,谢谢您配合!
发布于:山东省九八策略-炒股配资开平台-配资天眼官网-股票短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