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212年,秦始皇下令坑杀了一批江湖术士,这一残暴行径引发了朝野震动。当时,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听闻此事后,不顾个人安危,毅然向父亲进谏劝阻。这位以仁德著称的皇子言辞恳切,却触怒了刚愎自用的始皇帝。盛怒之下的秦始皇不仅与长子爆发激烈争执,更一纸诏令将扶苏贬谪边陲,命其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修筑长城。这场父子间的决裂竟成永诀,当扶苏含泪离开咸阳时,谁也不会想到,这对父子再次相见只能在黄泉之下了。
时光流转至两年后,秦始皇开始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游天下。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许多后世之人误以为始皇帝是在穷奢极欲地游山玩水。实际上,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每次出巡都肩负着重要使命。在刚刚统一六国的特殊时期,秦始皇需要通过这种\"天子巡狩\"的方式,向各地百姓展示中央权威,震慑六国残余势力,同时考察各地民情。这种政治智慧绝非寻常人所能理解,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,这实在是巩固新生帝国的必要之举。
展开剩余65%然而天有不测风云,在行至沙丘平台时,始皇帝的病情突然恶化。其实早在此次出巡前,这位年近五旬的帝王就已察觉身体每况愈下,并暗中做了一些安排。但病魔来势之凶猛仍超出预期。在生命垂危之际,秦始皇紧急召来中车府令赵高,命其起草遗诏。这份关乎帝国命运的诏书内容却颇为蹊跷:其一,命扶苏将兵权全权交予蒙恬;其二,令扶苏速返咸阳主持丧事。令人费解的是,诏书中竟只字未提传位之事,这为后来的权力之争埋下了祸根。
作为诏书的起草者,赵高第一时间洞悉了其中玄机。这个精于权术的宦官深知,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成事,必须拉拢丞相李斯。在密谈中,赵高向李斯剖析利害:胡亥昏庸易控,若拥立他为帝,二人必能大权在握;反之若正直的扶苏继位,以他素来厌恶权术的性格,二人必将失势。这番说辞直击李斯软肋——这位法家代表人物终究难敌私心诱惑,最终选择与赵高同流合污。
当时局势本已十分明朗:扶苏作为嫡长子,继承大统名正言顺;而胡亥不过是始皇二十六子,虽得宠爱却无任何优势。为达目的,赵高使出了毒计。他伪造诏书,以\"戍边无功\"的罪名赐死扶苏。当这封催命诏书送达上郡时,仁厚的扶苏竟未生疑,执意要遵\"父命\"自尽。蒙恬虽极力劝阻,指出诏书可疑,但扶苏仍毅然拔剑自刎,用生命诠释了\"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\"的愚忠。
扶苏之死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。胡亥继位后,在赵高唆使下大开杀戒,不仅铲除忠良,更残害手足。这种倒行逆施迅速激化社会矛盾,加速了秦王朝的崩溃。而扶苏冤死的消息传开后,更成为陈胜吴广起义时\"天下苦秦久矣\"的最佳注脚,最终点燃了推翻暴秦的燎原之火。这段充满悲情的历史告诉我们:当权力失去制衡,当忠良遭遇陷害,再强大的帝国也终将走向灭亡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九八策略-炒股配资开平台-配资天眼官网-股票短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