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幕岁月78载,巨匠风采依旧:牛犇,一位“不麻烦”的老艺术家
9月25日,一段关于表演艺术家牛犇晚年生活的视频悄然走红网络,瞬间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。视频中,这位曾荣获金鸡奖终身成就奖、被誉为“感动中国人物”的老戏骨,竟在自家厨房里卷起袖子,亲自下厨。当被问及儿子的情况时,牛犇总是习惯性地摆摆手,轻描淡写地带过,这看似“心酸”的画面背后,却是一位艺术家刻在骨子里的简朴、低调与不愿给他人增添一丝麻烦的品格。
高龄岁月,简朴而充实
步入90岁高龄的牛犇,其晚年生活的状态令人动容。尽管他所居住的上海浦东高档养老公寓提供一日三餐的周到服务,但这位老艺术家却常常选择自己动手,为生活增添一份烟火气。视频中,牛犇略显颤抖的手握着锅铲,在厨房里熟练地煎着韭菜盒子。翻炒时,动作稍显吃力,但他依旧坚持亲力亲为,一丝不苟。炉灶旁,一盘菜被小心地扣着,令人莞尔的是,保温的“罩子”竟是一个被切开的塑料瓶,足见其生活的节俭。更有甚者,有时他会以拖把为拐杖,边走路边拖地,将生活琐事与锻炼身体巧妙结合,一举两得,充分展现了他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。
展开剩余80%提及为何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会选择入住养老院,许多人或许会猜测是否是子女不愿照顾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2019年,牛犇的爱妻王惠玲因病离世,巨大的悲痛曾让他久久难以释怀,睹物思人,触景生情,家中熟悉的一切都可能勾起他无限的思念与哀伤。牛犇与王惠玲女士可谓是青梅竹马,19岁相识,24岁便喜结连理,携手走过了60余载的风雨人生,育有二子,一家人恩爱和睦,是圈内公认的模范夫妻。在爱妻离世后,为了更好地排解悲伤,牛犇选择入住上海一家环境优越的养老院,那里配备了独立的厨房设施,为他提供了便利。
虽然这一决定曾让儿子王侃背负“不孝”的骂名,但他始终理解并尊重父亲的选择。牛犇在养老院的生活并非外界想象中的凄凉。他在这里写书法、听故事、结交新朋友,生活规律而充实。更重要的是,他与家的联系从未中断,几乎在“家、剧组、养老院”三点之间自由往返,享受着多元化的晚年生活。尽管子女们都非常孝顺,牛犇却始终秉持着“不给任何人添麻烦”的原则,这种独立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,也是他深思熟虑后的选择。他曾意味深长地说:“不管组织上对自己考验多长,我一点儿不气馁。他坚信党的考验是永远的,只要目标坚定不移,就一定能实现。”这番话,也让人联想到他在《老酒馆》中饰演的“老二两”,那种不愿麻烦别人的性格,原来并非完全是角色塑造,而是他本人真实写照的延伸。
坎坷童年,磨砺演技人生
牛犇的艺术人生,离不开他坎坷的童年经历。他出生于天津一个贫苦家庭,6岁时便不幸成为孤儿,与哥哥相依为命,一同来到电影厂讨生活。11岁那年,他在电影《圣城记》剧组中,幸运地得到了扮演村童“小牛子”的机会,这是他演艺生涯的起点。
“牛犇”并非他的本名,他原姓张。后来,他的恩师谢添发现了字典里的“犇”字,觉得这个字形矫健有力,便为他改名为“牛犇”,寓意“三牛奔腾”,寄托着对他在影坛上勇往直前的期望。牛犇的演艺道路并非一帆风顺,在拍摄《圣城记》时,一场哭戏让他迟迟无法入戏。焦急万分的谢添情急之下给了他一记耳光,牛犇这才真正哭了出来。事后,牛犇也常常笑称:“是师傅一巴掌给我打进了电影行当”。
从影近80年,牛犇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角色,诠释了“戏比天大”的职业信仰。他坚信“没有小角色,只有不够努力的小演员”,这句话也成为了他一生奉行的艺术信条,激励了无数后辈。从1946年首次触电,他亲历并见证了新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。2017年,他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;2023年,他被授予“感动中国年度人物”的荣誉。即便年逾九旬,牛犇对表演的热情从未减退,偶尔还会活跃在片场,客串演出。他对年轻演员的倾囊相授,尤其强调“人物是靠细节塑造的”,这种无私的传承精神,令人动容。
年过九旬的牛犇,脸上已显露出岁月的痕迹,头发花白,长满老年斑,握锅铲时手会微微颤抖,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生活的热情。他喜欢钓鱼、摄影,坚持锻炼,积极参与文艺活动,与其他老人交流。如今在养老院,他精神矍铄,思维敏捷,与人交流时条理清晰。2024年,两个儿子还特意带他出国旅游,可见子女们对父亲的深切关怀。牛犇自己也毫不服老,曾指着别人送的轮椅,自豪地说:“一直没用上。”言语间流露出他对身体硬朗的自信,以及对待生活乐观豁达的态度。
艺海生涯,人生如戏
9月26日,又一则关于牛犇的最新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关注。视频中,老爷子正挥毫泼墨,在红纸上练习书法。他握笔的力道沉稳,行笔流畅,丝毫不受手部颤抖的影响。不久前,牛犇参演的电影《有朵云像你》上映,他在片中饰演老年的男主角。当他在片尾亮相时,那份历经岁月沉淀的精湛演技,瞬间将观众带入情境,催人泪下。
牛犇简朴的生活方式与其辉煌的艺术成就形成了鲜明对比。作为中国电影界的最高荣誉获得者,他完全有能力享受更为奢华的晚年生活。然而,他却选择了坚守一份简朴,这种生活态度不仅体现在细枝末节,更彰显了他的人生境界。纵横影坛近80载,参演作品逾30部,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,但他从未被光环所迷惑。这种反差,恰恰展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精神高度。
牛犇对待粉丝和晚辈,总是亲切和善,毫无架子。在养老院偶遇他的网友,都会感受到他如邻家老人般的和蔼。他常常翻开珍藏的影集,指着照片里的自己说:“这是唯一还活着的人”。这句话背后,饱含着他对众多已逝电影同仁的怀念,也承载着中国电影发展变迁的厚重历史。
直至90岁高龄,牛犇依然没有离开他热爱的银幕。演戏早已融入他的生命,成为他血液的一部分。尽管年事已高,他依旧保持着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,尽力照顾好自己。他对电影艺术的热爱,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醇厚深沉。即使身处养老院,他依然心系中国电影的发展,乐于将毕生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。真正的体面,并非外表的华丽,而是内心的充盈与精神的丰盈。牛犇,这位“不麻烦”的老艺术家,用他的一生,书写了一部感人至深的“90年戏如人生”的传奇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九八策略-炒股配资开平台-配资天眼官网-股票短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