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完全没有这种感觉。 他们不感兴趣。 我不知道为什么……事实上是我们看到他们对结束这场战争不感兴趣。” 2024年9月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期间抛出这番针对中国的言论,试图将战争延宕的责任引向一直坚持劝和促谈的中国。 这番表态与他几天前声称“我们距离战争结束更近了”的乐观判断形成了微妙对比,却完美掩饰了一个关键问题:究竟谁才是这场冲突的真正受益者?
战争爆发三年来,中国外交部发布的《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》文件明确提出了尊重各国主权、停火止战、启动和谈等12点主张。 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连续开展多轮穿梭外交,奔走于莫斯科、基辅和欧洲各国首都之间,明确表示“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没有私利,不搞‘小圈子’,没有拱火浇油、趁机渔利”。 2025年8月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再次强调:“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,也不是当事方。 但从危机爆发第一天起,中方就秉持客观公正立场、坚持劝和促谈。 ”
与中国的和平努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美国在冲突中的角色耐人寻味。 俄乌冲突与其说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,不如说是美国作为棋手与俄罗斯的地缘博弈。 冷战结束后,美国力推北约不断东扩,挑战俄罗斯安全“红线”,而乌克兰不幸成为美国格外看重的棋子。 2004年和2014年,美国在乌克兰策动两次“颜色革命”,彻底改变了乌克兰的政治走向。
冲突爆发后,美国一方面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,另一方面却一再表态不会直接出兵。 美国通过制造这场俄乌危机,低成本离间了俄欧关系,搅黄了“北溪-2”天然气管道项目,激活了北约,削弱了俄罗斯,毫无疑问是“赢家”。 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·马丁、雷神等公司股价在冲突后大幅上涨,美国油气企业也以更高价格向欧洲出口能源,大发“战争财”。
欧盟在这场冲突中处境尴尬。 一方面,欧盟国家被迫跟随美国对俄制裁,结果遭遇能源与粮食双重危机,还要应对大量乌克兰难民的涌入。 另一方面,波兰总统杜达曾直言不讳地警告:“乌克兰最好记住,他们接受了我们的援助。 ”他甚至将乌克兰比作“溺水者”,称“溺水的人是非常危险的,因为他可以把你们拖到深处……他可能会让救援人员淹死”。 这种表态透露出欧盟国家在持续援乌问题上的疲惫感和警惕性。
泽连斯基政府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处境艰难。 2023年9月,当他首次亲赴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时,现场“半数领导人没有在场”,凸显国际社会对乌克兰问题的“厌倦情绪”。 2024年9月,他带着所谓的“胜利计划”再次来到联合国,呼吁西方取消对乌使用远程导弹打击俄领土的限制,却遭俄方直斥为“致命错误”。
更令人玩味的是泽连斯基对特朗普态度的转变。 他曾表示:“如果美国采取决定性行动,将加快战争结束”。 在2024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,他积极寻求与特朗普会面,会后甚至宣称“现在他更信任我了”。 然而,特朗普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却明确表示,让乌克兰加入北约“不在考虑范围”。 这种温差揭示了乌克兰在大国博弈中的被动地位。
2025年2月,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决议,中美俄等10国投下赞成票。 与此同时,俄外长拉夫罗夫再次强调:“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是俄方谈判的‘先决条件’”。 这一条件触及了冲突的核心根源,也揭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。
希腊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,美西方试图借乌克兰危机强迫他国“站队”,企图将世界划分为两个敌对阵营。 而中国则代表了一种不同的国际关系理念: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不断交织变化的动态混合体中寻求平衡,通过促进合作来减少摩擦,降低国际冲突风险。
战争已进入第四个年头,乌克兰危机这面镜子照出了国际政治中的复杂博弈。 当泽连斯基指责中国“对结束战争不感兴趣”时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道:“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一向光明磊落”。 事实上,中国不仅提出了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12点立场,还同巴西等国组建“和平之友”小组,汇聚“全球南方”国家集体智慧,为推动和平凝聚力量。
在这场牵动全球的大国博弈中,真正的和平努力与地缘政治算计之间的界限愈发清晰。 乌克兰人民成为最大受害者,而真正的赢家早已在战场之外悄然布局。
九八策略-炒股配资开平台-配资天眼官网-股票短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